設計思維融合教育 專題研習培養同理心、創意與解難

特約特集4

發布時間: 2020/12/02 09:00

最後更新: 2020/12/02 09:47

分享:

分享:

俗語有云,做人處世不能「一本通書讀到老」,事關今時今日的世界變幻莫測,人類愈來愈需要運用科技、知識、技能和團隊合作,靈活變通,活用創意解決難題。學習與教育亦應如是,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.赫克曼(James Heckman)就曾提出,教育除了應着重學生掌握和運用學科知識,同時應培養學生的自信、學習動機、解難、創意、溝通能力等非認知能力(Noncognitive Skills),實證研究更發現這些能力,對學生將來的職場成就有正面的影響。

正因如此,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亦自二○○二年起,在中三年級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,期望在過程中讓學生將所學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,並透過分組合作,學習創意解難和溝通協作等能力。今年,學校更嘗試融入設計思維,由學生角度出發,「這是個很難得的嘗試,讓我們看得到今時今日的學生是很有創意的,而且她們有能力自主學習,運用所學、同理心和觀察,解決身邊的問題,這能力對她們將來立身處世尤其重要。」負責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的統籌主任林楚湘老師說。

鼓勵學生主導學習
說起教育,今時今日除了授業、傳道與解惑,林楚湘老師認為更應讓學生學會學習(Learn to learn),這正是學校在早年落實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的原因。「傳統的中學教育都很着重邏輯與系統思維訓練,而學習普遍亦由老師主導。老師依着課程大綱教學,往往很難體現學生的創意,更難培養她們終身學習的能力。因此,我們希望透過專題研習,讓學生可以跳出課本,學會自主學習」林老師說。

瑞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尚‧皮亞傑(Jean Piaget)在上世紀已提出,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,而其後教育界興起的正向青少年發展(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)概念,亦主張在教育的過程中,培養學生待人處世的必備技能、態度、知識和經驗,並將學習與社會互相連結,令學習過程轉為由學生主導,讓她們自我發掘學習興趣。

林老師(左一)指近年學模的跨學科專題研習並非只着重科學,喜見同學亦會加入人文元素,探討環保、貧窮等社會問題。

對此,林老師亦深表認同,因此希望透過課本以外的另類學習體驗,鼓勵同學活用數理、通識等不同學科的知識,嘗試運用創意解決社會正在面對的難題。「不過早年的研習題目都以科學研究為主,如自製暖蛋、測試不同牌子紙巾的吸水力等,後來才加入人文科的元素。每組學生會留意新聞,發掘社會議題,再做資料搜集和提出解決方案,最後簡報研究成果。換言之,學生只需要動腦,並不需要動手。」她憶述。

培養學生正向品格
直至二○一九年,學校再引入STEM元素改革專題研習課程,才開始鼓勵學生動腦兼動手,從實踐中學習。「不過,我校是天主教學校,在研習過程中,我們更希望培養學生的正向品格。」

為此,林老師一直思考如何深化課程教學。直至今年七月,她報讀了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「設計思維校長及科主任證書課程」,嘗試從中取經,並因此初次接觸設計思維。「雖然只是短短幾節工作坊,但令我最深刻的是設計思維所提倡的同理心,鼓勵以人為本發掘需要,若用於解決身邊問題,背後能體現出一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善心,我認為這是學生很需要培養的價值觀。」她續說。
 

最近,同學以健康飲食為主題,在校內訪問其他同學的零食喜好及對健康飲食的看法,從中找出問題。

於是,在今年十月,林老師決定小試牛刀,在專題研習課程中引入設計思維,「我定了健康生活的主題,要求同學嘗試先圍繞飲食,思考如何讓自己食得健康,然後再推而廣之,問她們如果要推介自己的健康食療方案給身邊的人,會推介給誰,以及如何做。」如此拋磚引玉,讓學生先從自身出發思考,換來的是連串令她意想不到的驚喜,「有同學會關心父親的健康,但慢慢發現對方最需要並非改善飲食習慣,而是改善坐姿和培養運動習慣,於是主動轉為研究相關的課題;亦有同學發現中六學生應考文憑試的壓力會影響健康,於是為她們訂制健康的溫習零食。」她舉例說。

汲取經驗改良教學
從學生的事例中,林老師喜見學生能善用觀察和同理心,發掘身邊人的需要,從而運用創意,提出解決方案,「我們只用了一個半小時,共三個課節去讓學生體驗設計思維的精髓。對我們來說,這是很好的教學經驗,亦值得推行。」

同學會將收集到的意見和心中的想法寫在白紙上,再一起嘗試發掘問題所在,並發揮創意構想解決方案。

不過,當要全面推行起來,她坦言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。「如我發現很多同學雖然能夠運用同理心思考,但當要求她們嘗試定義問題的核心時,她們很多時會覺得太空泛,無從着手,這時候很需要老師介入指導。因此,要推行設計思維教育,作為老師必先要了解和認同這套思維模式,並摸索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思考。同時,課時亦需要多一點,容許學生多討論。」她續說。

每個人的學習與成長路上,少不免要從實踐中汲取經驗自我改良與磨練,教學亦如是。林老師表示未來會繼續摸石過河,引入更多設計思維元素改良課程,期望在知識與技能以外,培養學生關懷社會與人類的善心。可見她為人師者,背後亦心存一顆推動社會變得更好的善心,而推行設計思維背後的意義也不過如此。

想認識更多運用實踐設計思維的專家分享,請瀏覽此網頁
追蹤 Unleash!HK YouTube 盡覽精華片段 
追蹤 UnleashHK LinkedInUnleash HK Facebook 以獲取香港設計中心 Unleash 設計思維最新資訊


(資料由客戶提供)